敦煌壁画亮相六院校,艺术美育合奏新华章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
《大美华彩·敦煌壁画临摹作品高校美育展》
历时三年行走数千公里传播敦煌文化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象征、东西方文明互鉴的典范。莫高窟是世界文化遗产,被称为“沙漠里的美术博物馆”。敦煌艺术对于华夏文明的传承与创新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
敦煌石窟壁画规模巨大,技艺精湛,内容丰富多彩。敦煌壁画是珍贵的历史遗存,是用画笔记录的历史,是集大成、多学科的综合艺术,素有“墙上博物馆”的美誉。但石窟壁画存在的方式是极为脆弱的,正随着时间而消损。因此,壁画临摹是一种保护传统的手段,也是传承文化、延续历史的重要方式。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会上指出:要立足优秀的传统文化,守护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要积极推动敦煌文化的创新性、创造性发展。
为了更好的贯彻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敦煌石窟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推动高校学生美育工作,提升敦煌文化介入美育教学的实践水平,在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下,由西北师范大学项目组主办的展览活动将大学生的敦煌壁画临摹作品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偏远的地方高校进行巡回展出,通过跨越千年、穿越千里的展览交流系列活动,弘扬和传播敦煌壁画这一民族艺术经典。
一 宁夏大学站
2021年12月28日上午,伴着悠扬的丝路舞曲,6位来自敦煌的大学生在宁夏大学美术馆前表演了精彩的原创敦煌舞表演《渺渺千年》,这标志着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大美华彩·敦煌壁画临摹作品高校美育展》首展正式启动,舞蹈依据莫高窟盛唐112窟观无量寿经变中经典造型“反弹琵琶”为主要形象,与长绸飞天舞融合,让极乐盛世的美妙,真实不虚的从画壁中走出来、动起来。同时,100多幅敦煌壁画临摹精品从千里之外的敦煌而来,给银川的高校师生带来一场跨越千年的视觉盛宴。
宁夏自治区文旅厅调研员马珊珊说: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之际,“大美华彩·敦煌壁画临摹作品高校美育展银川站”开幕,展览项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仅为宁夏高校美育教育传经送宝,也为宁夏美术界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
宁夏大学宣传部高永兴部长指出: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组将敦煌壁画带到了塞上银川,带进了宁夏大学,给我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敦煌艺术。这一展览即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也是传承文化延续历史的重要方式。当代青年学子要肩负起这一神圣使命,广泛参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作为项目主持人,田卫戈对此次展览创意做了解读,他说:为了营造石窟文化氛围,我们把宁夏大学美术馆营造成了一座“千佛洞”。同时在这里悬挂了一幅巨大的莫高窟九层楼图片,我要说明的是,这就是“昨天的莫高窟”——是昨天在莫高窟前拍摄的,我想用这张图来证明我们离莫高窟很近而不是很远——昨天是历史,也是今天回望的灿烂辉煌。这座莫高窟的九层楼,昭示着我们对敦煌艺术、对传统文化的向往,聚合了民族精神的象征,更是我们共同文化认同的标志。
展览期间,主办方还举行了“敦煌艺术美育学术研讨会”。邀请宁夏民族艺术研究所、宁夏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银川晚报书画院、宁夏大学西夏研究院、宁夏大学美术学院、银川画院、北方民族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银川画院、银川美术家协会、银川晚报、西京画院、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等单位20多名专家、学者和高校教师参加,大家就传统艺术教学、高校美育实践及石窟艺术临摹等专题进行讨论和对话,参加会议的代表给予此次活动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好评。
二 陇东学院站
2022年3月31日,项目组在陇东学院举办活动。明媚的阳光下,14位来自陇东学院艺术学院舞蹈专业的学生登台演出敦煌舞,她们宛若敦煌壁画上的伎乐仙女缓缓走上舞台,展示着穿越千年的“敦煌舞”,这支舞蹈的主要动作取源于敦煌壁画中伎乐天形象,敦煌壁画通过她们的舞蹈活起来、动起来。这段华丽而曼妙的舞姿,让在场的人们感受到跨越千年漫漫丝路的时空飞转。
随后,陇东学院站的展览开幕正式开始。庆阳市文体广电旅游局调研员左红说:敦煌有世界闻名的莫高窟,庆阳有别具风貌的北石窟寺,两座古城就像是散落在甘肃东西两端的两颗明珠。此次展览的举办,不仅穿越了千年的时间,也穿越了千里的空间,让敦煌和庆阳以古代壁画艺术进行了一次近距离碰撞。展览也有助于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美育理念的提升以及学生审美素养的提高。此次系列活动也是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陇东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马悦宁指出:中华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精神物证,是一股千年的文化演练史。我代表陇东学院的师生,对西北师范大学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组为我们带来的这些生动的美育教材表示衷心的感谢。愿我们携起手来,目守护好、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共同努力。
来自庆阳市第七中学美术专业高一的王婉、胡雨馨和田瑾怡,是带着速写本在现场看画展的。王婉说:“真想不到古人们能用线条这么简单的元素,营造出如此丰富的视觉效果,古人了不起,临摹壁画的哥哥姐姐更加了不起。”胡雨馨除了在现场看画之外,还让同学们给她和最喜欢的画作留下了合影。敦煌57窟的“美人菩萨”也成了最受欢迎的临摹作品。
在美术馆内,一个个从未临摹过敦煌壁画的学生们,看着教学视频展开对壁画的尝试性学习,通过面对面辅导,每个参与同学都完成了敦煌壁画临摹作品,他们欣喜地举着自己的作品合影留念。此次敦煌壁画临摹体验活动不仅吸引到陇东学院的师生,还有来自巴基斯坦的Agha Ali uawaz和澳大利亚的Mike Catrndutf两位外国友人也高兴的参加了活动。
来自巴基斯坦的外籍教师Agha Aliuawaz介绍说,他很早就听说中国敦煌的名字,作为丝绸之路上的国家,他也非诚喜欢敦煌的艺术作品。来自澳大利亚的外籍友人Mike Catrndutf也为敦煌壁画中生动的动物造型而感到惊喜。“简单的线条,鲜明的色彩、造成了令人深刻的艺术效果。”
陇东学院参与临摹体验的陈艺婧同学说:“作为甘肃人经常听说敦煌壁画,1000年的历史和1500公里的距离成为最大的障碍。但是在陇东学院的展厅里就有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在泥板上进行敦煌壁画的临摹,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也是敦煌带给我的一种奇妙的感受。我画的这一幅小鹿成为我最喜欢的作品。”
在同时举办的“敦煌艺术美育学术研讨会”上,项目组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教师、学生、民间艺术家30余人就传统艺术教学、高校美育实践及石窟艺术临摹等专题进行讨论,以期共同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族艺术精神做出新的探索和理论总结。
三 南通大学站
2023年5月9日,项目组在南通大学举办展览活动。在南通大学美术馆,艺术学院卞舟同学演奏了古筝曲《夜深沉》,刘佳同学表演了独舞《敦煌印象》,华丽曼妙的舞姿和轻盈悦耳的音乐,让在场的人们感受到跨越千年、漫漫丝路的美好意境。让“丝路敦煌”的氛围弥漫全场。在她们的周围则是3026公里之外敦煌学院学生临摹的敦煌莫高窟壁画临摹作品。
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讲话指出,《大美华彩一一敦煌壁画临摹作品高校美育展》将敦煌壁画带到了南通大学,给我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敦煌艺术,这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也是传承文化的研究历史的重要方式,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教育引导青年学子肩负起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神圣使命,广泛参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在南通,项目主持人以改编自梁羽生先生的话“江南塞外一般同,碧波深处古道现!”作为引言。他说:古代的敦煌曾以“广开西域”而盛名,史称“总凑敦煌”,为丝绸古道“咽喉之地”。而历史文化名城的南通以也“据江海之会,南北之喉”为要,两者确有异曲同工之妙。敦煌石窟是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资源宝库,也是开展高等艺术教育的一片高地,莫高窟已成为一种精神象征。展览期间,主持人还在现场为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学生授课,讲述敦煌壁画的艺术特点和内涵特征。
南通大学学生李炎斋在听讲后说:我仿佛来到了敦煌的世界,那一幅幅壁画,就好像在向我们展露它的心声。我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颜料的美丽与浪漫,这是不同于常规颜料的另一种神韵。
南通大学学生陈昊铭则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观看展览体会到“敦煌壁画提示我们敬仰生命,热爱大自然,探索宇宙奥妙,敦煌壁画既庄严又浪漫。”学生叶紫宸则说“莫高窟是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也是国家的艺术瑰宝,这些艺术珍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宗教和社会生活情况,也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
南通大学40多位学生参加了项目组举办的“敦煌壁画临摹体验活动”,有来自印度、俄罗斯、伊朗、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利比里亚等国家的留学生参与到体验活动中,他们兴奋的欣赏着壁画作品,满含激情投入到临摹体验中。
在南通活动中,“敦煌艺术美育学术研讨会”如期开展。项目组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教师20余人就传统艺术教学、高校美育实践及石窟艺术临摹等专题进行讨论,与会者称赞此次展览给南通大学和其他院校学生送来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几位到过敦煌的老师深情回忆当年远赴敦煌的经历,表示要让今天的大学生多去西北,体验华夏艺术的传统,感受中华文化的精髓。与会者还结合南通籍画家袁运生等艺术家的创作实践,探讨对敦煌传统的借鉴和创新问题,提出要学习老一辈艺术家的精神,继续传扬石窟艺术风采,丰富当代的艺术创作。在南通中学任教的特级教师周宏老师提到,以展览为契机开展敦煌艺术美育活动,让更多的孩子看到敦煌壁画,学习敦煌壁画。
四 洛阳师范学院站
2023年6月20日,项目组在洛阳师范学院举办活动。在洛阳师院河洛美术馆的广场上,五位来自洛阳的“敦煌少女”登上舞台,演出了一场《敦煌飞天》的舞蹈,通过曼妙的舞姿和轻盈的音乐,把“丝路”与“壁画”、“洛阳”与“敦煌”连接在一起,几千公里的距离似乎瞬间消失了,让在场的人们感受到跨越千年的美好意境。
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史家珍给予展览活动高度评价。他认为龙门石窟与敦煌莫高窟都是中国石窟艺术的代表,敦煌莫高窟以壁画和泥塑著称,龙门石窟以石刻造像为特色,虽然在形态上有所差异,但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代表。“在洛阳展出敦煌壁画临摹作品,在让大学生们开阔眼界的同时,也能帮助他们加强文化自信,提升对艺术的深度学习!”
洛阳市文联副主席、洛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洛阳市美术馆馆长张建京说:本次展览为我们带来了100幅敦煌壁画临摹作品。临摹是绘画的重要学习方法,“摹写”也是中国古代画师提出的重要概念,好的临摹不仅是技法的锤炼,更是对古人精神的体悟,艺术可以净化心灵、启迪智慧。让河南与甘肃、洛阳与敦煌之间展开更多的文化互动,两地共同肩负起传承传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此次展览特别设计了题为“传统艺术传承及美育学术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教师、硕博士研究生等18人参加会议,与会者就展览及艺术传承、高校美育、石窟临摹等专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给予展览良好的评价,赞许此项活动为师生带来了优秀传统艺术,推动了敦煌艺术的传播和弘扬。几位老教师说,应该让大学生多实地去体验华夏艺术的传统,感受中华文化精髓,这是加强文化自信,传承优秀文化最有效的途径。
在洛阳师范学院,来自敦煌研究院的敦煌学院毕业生作为导览员讲解作品、指导壁画临摹体验,郑州大学美术学院教师、研究生代表、洛阳师范学院师生、洛阳美术界、教育界、舞蹈界以及无党派人士有组织的观看了展览,同期,“敦煌壁画泥板画临摹体验活动”也在河洛美术馆内进行,40多位大学生、中小学生参加体验活动,他们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聆听老师讲解后开始临摹,通过师生面对面辅导,每个参与同学都完成了一幅敦煌壁画泥板临摹作品。
五 河北美术学院站
2023年9月17日,项目组在河北美术学院举办活动。在河北美术学院展览馆前,敦煌学院舞蹈专业毕业生、现就读于山东大学、燕山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带来了两支精彩的敦煌舞,让大家沉浸在千年石窟的舞乐回响中,感受到丝绸之路文化的精深悠远!
河北美术学院校长甄忠义、党委书记裴红彬、常务副校长张建敏,甘肃省文旅厅艺术处处长张林涛,河北省文旅厅艺术处处长刘浩琳,国家艺术基金专家王惠、蒋世国、朱家强,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周琪,甘肃省文化厅艺术处二级主任科员宣学洲,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鹏,中国美术学院岩彩画研究所所长、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敦煌学院客座教授王雄飞,敦煌美术研究所所长、敦煌学院客座教授高山,敦煌研究院壁画师牛玉生,河北文旅研究院研究员张彦斌等参加开幕式,并对展览做出高度评价。
河北美术学院校长甄忠义说:这是一场汇聚了千年文脉与现代美育的盛会,向我们展示了敦煌壁画的绚丽多彩,同时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美育的完美融合。
河北美术学院常务副校长张建敏指出:此次展出的100多幅敦煌壁画的临摹作品,均出自于敦煌学院的大学生,他们坚守在大漠深处,坚持追寻传统,踏实实践学习,获得了很好的成绩,这些作品让同学们感受到敦煌恢弘的艺术风貌,感受到高水平的壁画临摹技巧,让同学们接近敦煌、了解敦煌、感受敦煌,为进一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甘肃省文旅厅艺术处处长张林涛说:本次由西北师范大学项目作为申报主题的展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呈现了这些来自大学生临摹敦煌壁画的优秀作品。同时还赋予了展览讲解、研讨、体验等。不仅为大学美术教育展示了资源优势,也为社会美育提供了样板,这次展览来河北交流,也为今后的高校艺术教学合作搭建了平台,这对我们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优秀文化的精神价值都具有积极意义。
在每一场展览期间,项目组都要举办“临摹体验”活动。在河北美院,来自孟加拉国的摄影专业的留学生明城(化名)在现场看到了来自中亚地区的艺术造像时,说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不可思议的敦煌的艺术了不起,敦煌艺术是一种世界性的艺术。”来自巴基斯坦的JASON和ALEX是刚来到中国求学不到一周,汉语还很生疏,但却对敦煌的艺术非常着迷,努力地理解着临摹的意义。留学生JIA XIN也努力地用画笔描绘着她喜欢的泥板画,他们都对这样的体验形式感到非常开心。
在同时举行的“敦煌壁画与高校美育”研讨会上,汇聚了来自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尤其是几位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专家参与,为研讨会增色不少。此次学术研讨会不仅为敦煌壁画临摹和美育教育的未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还提供了一个跨学科的交流平台,促进了不同领域的专家之间的合作和思想碰撞。
来自首都师范大学的会议评议人张鹏教授给予这次画展积极评价。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对项目举办表示欢迎,并对此次项目组的精彩策划和呈现表示感谢。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也对加强河北和甘肃的文化互动交流表示赞同,并期待更多合作。各位专家学者聚焦传统艺术教育、美育实践和石窟艺术临摹课程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专家学者们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对敦煌艺术的独到见解,强调敦煌壁画在美育领域的独特价值,认为壁画临摹不仅是一种传统技艺的传承,更是对创新和创造性学习的鼓励;探讨如何将传统艺术与现代美育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感知,就如何更好地传承敦煌文化和推动美育教育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来自敦煌的壁画家高山、牛玉生和中国美院的王雄飞曾参与了敦煌学院的教学指导工作,他们以自己的经历讲述临摹工作的推进理念,甘肃省艺术研究院院长周琪也回顾了敦煌学院的成长历程,对敦煌艺术教育的美育价值给予肯定。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专家充分认可项目的理念和实施,认为展览形式新颖别致,能够和学校审美教育密切结合,获得了良好的展览效应和美育成果,
截止2023年9月,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大美华彩·敦煌壁画临摹作品高校美育展》在宁夏大学、陇东学院、南通大学、洛阳师院、河北美院展出,圆满完成了预定申报的展览计划。
六 河西学院站
此后,项目组还应邀开展了一次加场站的活动。2023年10月17日,“大美华彩·敦煌壁画临摹作品高校美育展河西学院站”在丝绸之路古城张掖市的河西学院敦煌文化传承创新中心开幕。河西学院党委书记梁兆光出席并宣布展览开幕,党委副书记强梅主持开幕式。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院舞蹈毕业生应邀表演了精彩的敦煌舞,让师生感受到丝路文化的艺术氛围;项目主持人田卫戈介绍展览基本情况;张掖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许元代表嘉宾致辞。展览期间,河西学院美术学院学生也将自己的敦煌艺术主题作品进行了互动展出,这些作品中,除壁画临摹与创作作品外还有泥板画、敦煌文创等形式,多样化展示了敦煌艺术的绚丽多彩和丰富内涵。
在河西学院,项目组与甘肃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河西学院美术学院、张掖市文广旅游局、文联、美协、文保所、大佛寺文研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召开了“敦煌艺术美育学术研讨会”,大家就敦煌壁画临摹、高等教育中的敦煌文化传承以及丝绸之路艺术教育及美育活动开展等内容进行了热烈讨论,与会人员也对此次展览及活动开展给予了好评。 活动还特邀敦煌研究院韩卫盟作专题讲座。
本项目展览以“大美华彩”为主题词,以大学生的临摹作品作为主体内容,与各个大学的学生亲密互动,激励同代人合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临摹”走出教室、走出教学,成为体验传统文化内在精神的手段,成为追寻千年文脉的形式。同时,结合每一场展览的导览讲解、壁画临摹体验、学术讲座和研讨会等配套活动,增加了参观者的参与性,让大学生们深刻理解敦煌艺术的魅力,体会传统文化的精髓,展览的外延效应得到充分发挥。据不完全统计,六所学校中外大学生和周边院校学生、部分大中小学生、各艺术机构、团体及其他人群有四万多人参观了展览,约千余人参加了展览的各项配套活动。
项目组认真组织实施工作,克服了因疫情等多重不利因素,与各个高校密切合作,共同组织参观、交流、互动等一系列活动。项目组人员历时三年,行走数千公里,传播敦煌文化,弘扬莫高精神,展览达到了预期目标,优质完成了工作内容,获得了良好评价和效应。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甘肃省文旅厅及各省(区)文化管理部门给予项目组具体工作指导,敦煌学院部分骨干教师、毕业生及在校学生、艺术田研究生团队参与了项目推进工作,各校院给予项目实施大力协助,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项目组 宣202310)